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【问津大讲堂】杨建文教授作客“问津大讲堂”畅谈质疑与思辨

作者:娄新雅 龚书文   来源:      发布日期:2019-11-04   浏览:

10月31日晚,xg111net代理商文学院杨建文教授应邀作客xg111net代理商“问津大讲堂”,作“通识津筏——质疑与思辨”主题讲座。xg111net代理商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王春喜主持讲座。

讲座伊始,杨建文教授提出,在初踏成才渡口之时,大一新生的通识津筏应是“质疑与思辨”,并引用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讲,在大学里应以“通识为本,专业为末”的观点,鼓励学生们要文理兼修、全面发展。杨建文教授继而征引孔子“入太庙,每事问”、屈原质疑宇宙世事、孟子质疑《尚书》、韩愈质疑《左传》、柳宗元质疑《国语》、苏轼质疑“石钟山”等先哲、先贤的事例,以及陶渊明所讲读书贵在会意和贯通、要“疑义相与析”的理念,说明了质疑和思辨精神对于成就通才、有所创新的重要作用。

随后,杨建文教授以自己上大学继而读研时,研读四大名著的质疑思辨经历为例,指出质疑与思辩也应该是当今大学生或在日常文化生活中辨明正误,或在研读文、理工科名著时求得有己见、有发明的基本起点。杨教授重点列举了他研读《三国演义》文本时,质疑忽视黎民百姓在三国纷争中遭受的苦难、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成败、背离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错位倾向,受到了《三国演义》学界部分同仁的认同;在研读《红楼梦》文本时,从探究巧姐的寓意和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的深义入手,辨析了红学界长期以来关于《红楼梦》是“向前看”还是“朝后看”的学术争议,提出了《红楼梦》其实是主张“想回头”(智通寺门联中语)、返璞归真、回归耕读的一己之见,受到了红学界部分同仁的关注。

交流互动阶段,2019级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郭乐天同学就读者对《三国演义》中的“英雄史观”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提出疑问。杨教授说,当然应该崇尚英雄,但也须知,人民,只有人民,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,这两者并不矛盾。就《三国演义》而言,也当作如是观。

讲座当中,杨教授时时勉励大家,要勇于质疑,勤于思辨,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和通识素养,努力成为博学通达之才。